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郝伟丨法宣是情怀,更是责任
  发布时间:2022-01-05 10:05:51 打印 字号: | |

本文被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刊《人民司法·天平》“法律人生”栏目刊载





入职法院14年,我虽然经过了多个岗位历练,但写材料、搞宣传的老本行走哪带哪,从未脱过手。对着电脑粗捋了一下文档,编写的各类文稿将近3000篇,着实让自己也小吃了一惊。朋友同事多次问我,你咋那么能写呢?就那么爱写吗?其实,我也问过自己,到底哪来这股劲的?我也有过疲惫和彷徨。如此坚守,是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一份情怀,更担起了一份责任。
法宣不是副业
“宣传就是个写简报吧?”“我忙着结案呢,没时间和你讲案例!”“我们这块工作不用宣传了!”……为了搞宣传,我没少受过冷眼、质疑和推脱,吃过的“闭门羹”数不胜数。特别是10年前,一些人对法宣工作的认识有偏差,认为抓审判是主业,抓宣传是副业,甚至认为宣传工作可有可无,有点不务正业,只会给本就十分繁重的审判执行工作徒增任务,很多人对法宣工作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但作为一名法宣人,自己首先得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否则就不可能有坚守和热爱。只有做足工作了,作出成绩了,才可能带动影响去改变一些错误认识。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让身边人想宣传、愿宣传、敢宣传,才能打开工作局面,这本身就是法宣人的一份责任。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有个案例很典型,做以案释法效果非常好。在我多方努力下,稿子终于写成了,并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这篇案例深入分析了关键争议的证据和观点,还附上了法官寄语,从法、理、情各角度讲透了为什么这样判。结果,不满判决的当事人看了这篇案例分析后,主动联系法官表示理解了想通了,原本准备信访申诉的念头也打消了。这位法官同事自然大喜,和我“高谈阔论”了法宣的重要性,自然也成了我搞宣传的亲密战友,积极向我提供案例,自己也开始动起笔来。这件事情给我做好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和鼓励。
我经常给同事们灌输我的观点,如果我判我的,你说你的,群众的困惑就无法很好解决。如果想讲清、讲明、讲透这些困惑,宣传就是表述自己理念和传递法律精神内核的最好办法。这些观点逐渐得到了不少同事的认同,有了大家的响应和配合,忻州中院的以案释法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后来慢慢发展壮大,并成为一项亮点工作。忻州中院的300余篇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全部附有法官寄语,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去分析案例、释法析理,同时用见人见事的方式去提醒群众、警示社会,部分案例引起央视关注采访,还有大量案例被各类媒体转载刊发,收获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而我也从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
门外汉变行家
2016年11月,忻州中院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时,我被时任副院长丁国华做讲座时讲述的多起案例和讲课风格深深感染。有的学生听完讲座后敞开了心扉,主动谈起了家庭和内心的秘密,情绪失控落泪,法官讲完课后被学生围着好久走不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这样的宣传才能触及人心,甚至可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我开始认真思考,如何用身边人、身边案、身边事让群众通俗易懂地学习法律,如何把抽象的法律理念和生动的法律实践结合起来,如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正好赶上了法治视频制作开始兴起,我想好好从微电影微视频制作的宣传方式上做做文章。
2017年,我自编自导自演了首部微电影《你依然是天使》,就是根据未成年人犯罪真实案例进行改编,并且融入了多起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因素,反思和折射了家庭监护、教育监管、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等各方面问题。但拍摄过程中,主要演员都是法院干警和普通中学生,我又没有任何编导和参演经验,其中的艰辛曲折现在都记忆犹新。当时有一个镜头怎么都演不出感觉来,竟然反复拍了31遍,硬把演员拍哭要罢演,我再停下来做思想工作,做通工作继续拍。有一个小演员演一场哭戏,芥末洋葱辣椒齐上阵,但怎么都哭不好,后来让他想伤心事酝酿情绪,结果收不住了哭到失控,演完继续哭了半小时,弄得几个女同事、女演员也跟着哭,作为导演的我那叫一个尴尬。剪辑好初片后,每次看都有不对的地方,前前后后竟然修改了13遍,几乎每天都熬到半夜,跟着剪片的干警总是凌晨才回家,家属因此还找我闹过矛盾。
就是这么一群“门外汉”,几年坚持下来,还真把铁杵磨成了针。我自编自导自演的6部法治宣传微电影微视频均斩获奖项,其中扫黑除恶题材微电影《勇敢站起来》荣获全国法院第七届金法槌奖“百优微电影”,还在第四届平安山西“三微”比赛活动中同时斩获十大作品奖、最佳作品奖、优秀编剧奖、优秀表演奖四个奖项。《精诚》在首届中国法治微电影展荣获“疫情防控特别单元优秀作品”。忻州中院获评中央政法委首届“四个一百”优秀短视频账号。今年新拍的《法卫荣光》已经入围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比赛。微电影制作业已成为忻州中院特色宣传的一张名片,社会反响很好。有的影片长期在学校作为教育片展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也实现了我的初心和期许。我坚信,只要热爱和坚持,白纸定会成妙画,再难的事情也会得解。
传承是一份情怀
我从小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时期特别喜欢中国法制史课程。2012年,我负责筹建忻州中院院史陈列室的资料搜集工作,和同事利用小半年的时间搜集了一小屋的老照片、文件、判决和办公办案设备。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见证了忻州法院从几个人、几间房、几枝枪中走来的光辉岁月,感受到了人民法院发展过程中从小到大、从土气到现代、从落后到崛起的巨大变化,从内心为之感到强烈震撼。另外,我的外曾祖父贾贵富在共和国成立前夕担任五寨县人民政府司法科 (五寨法院前身) 科长,后长期担任法院院长。他在世时,最喜欢和我讲法院的老故事,听我说法院的新变化。而在我搜集到的老照片中,最早的一张上世纪50年代法院同志合影中就有我的外曾祖父,这也更让我对这份历史多了一份情怀。因此时任忻州中院院长韩根提出编撰忻州法院志的计划和任务后,我虽然感到任务特别艰巨,甚至有蹚着水过河、能不能完成这项工作都是未知数的困惑和压力时,还是毅然领命,整装上阵。当时我才28岁,带着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的7名新考录公务员,没有任何经验,没有一点基础,完全是靠吃苦把这本书编写了出来。
我们翻拍了上万张照片,又在上千万字的档案、材料中选来筛去,几乎每天都要集体加班到晚上9点。我作为执行主编的任务更重,最后要对150多万字逐字逐句地抠一遍。为了赶审稿时间,我干脆请假半个月回家,心无旁骛专心编书,颠倒了黑白,混乱了作息,吃饭也只是对付,硬生生从头到尾过了一遍,修改了2300多处错别字、病句和其他纰漏。期间其实也有撑不住的时候,又枯燥又累,媳妇干脆回了娘家,我特别想打退堂鼓,但一想起我外曾祖父的音容笑貌,身上就有了劲。
外曾祖父和我说过,法院的宣传工作很重要,他们那个年代的法官是非常重视也很善于做思想工作的,那本身就是一种宣传。我把这本志书编出来,不仅是完成一项特别重要的宣传任务,也是对我外曾祖父在天之灵的一份告慰。5个月过后,139个章节、1378个页码、150多万字,全面反映忻州法院数十年来艰苦岁月、经验教训、奋斗历程、坎坷曲折的《忻州法院志》终于摆在了案头,之前的艰难和辛酸也全部变成了欣喜。
践行法院社会责任
多年的宣传和审判工作经验让我明白,司法绝不是机械的办案流水线,要想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还必须扛起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司法工作的教育、引导、评价、规范作用。我主审忻州首例“村霸”死刑案时,发现了部分被害人由于怕报复不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甚至不愿作证、不敢举报的问题,通过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最终帮助被害人消除了恐惧、打开了心结。我针对这个问题专门到几个村镇去做扫黑除恶法律宣传讲座,主动教群众如何举证,动员大家主动举报、敢于发声,又把这起真实案例改编拍摄成了微电影,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我还兼任了两个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并长期在各个学校讲授法治课。即使工作再忙,我也要抽出精力和时间去把这项工作做好。
由于家庭特殊原因,我从小缺失父爱,几乎由母亲、奶奶抚养长大,童年留下了很多的阴影,这种经历让我本身对孩子有着超乎常人的爱心和耐心。我的课件里边没有一句套话,没有一句生硬的条文,全都是典型案例和社会现实分析,以及自身的人生见闻、总结和感悟,特别是讲校园欺凌时,我拿自己当典型,把自己小时候受欺凌的感受和影响说给孩子们,讲完课后孩子们都不想下课,想让我继续讲。
我的法治课之所以受孩子们喜欢,是因为这种讲座更像讲故事和谈心。令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有一次讲座结束,一个学生专门跟着我出来,哭着主动倾诉自己有什么事情和倾向,听完课才知道自己多无知多危险,说我的这堂课真的救了他。这件事对我影响特别大,也让我对法宣工作更多了一份期许和热爱。这就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这就是法宣工作的功能和作用,这就是我十年如一日坚守的意义所在。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短,但可以控制它的质量;不能样样胜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不管未来的路怎么走,但这份情怀和责任,我将一直坚守下去。


 
来源:天平文化月刊
责任编辑:忻州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