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卡、健身卡、洗衣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预付卡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消费形式。预付式消费让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如店铺关门无法退款、消费时遭遇霸王条款等。那么,消费者该如何避开预付式消费的陷阱?预付式消费的“坑”又该如何“填”?
预付式消费的“坑”你踩过吗?
办卡前优惠折扣,办卡后维权无门,预付式消费的“坑”你踩过吗?这些预付消费陷阱需警惕!
※办卡手续不规范维权难
·办卡手续不规范,如故意不签订书面合同、不提供收费单据或发票,后续发生争议时,消费者遭遇维权难。
※商家失联跑路退款难
·商家失联跑路消费者退款难,一些不法经营者以“限时充值有福利”“充值返利”为诱饵,吸引消费者高额充值,随后跑路失联恶意逃避债务。
※店铺易主“后人不理前账”
·店铺易主“后人不理前账”,部分商家转让店铺后,后续经营者不履行此前协议、不同意此前优惠承诺、不承认先前赠送服务,或者设置不合理消费限制等。
※转卡收取高额手续费
·转卡收取高额手续费,经营者以格式条款规定消费者转卡需支付高额的手续费。
预付式消费遭遇纠纷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如何避免踩“坑”?
·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和充值前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折扣力度大、消费周期长的,越要警惕商家跑路风险。
·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消费频次和消费习惯,谨慎选择一次性支付大额、长期的预付卡。
·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尽量签订书面合同,并保管好经营者的宣传资料以及自己的付款凭证和消费记录等,便于在发生消费纠纷时能够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预付式消费的“坑”应该怎么“填”?
为规制预付式消费模式,一些地方进行了立法。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规定建立预付卡资金存管制度,并对资金监管模式、资金监管比例、资金专户存管、资金划拨方式等进行了规定。
2022年6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针对消费者冲动购卡后无法退卡的问题,设立了“七天冷静期”,消费者购卡后只要没有开卡使用,7天内可以无条件解除合同,经营者应一次性退还全部预付费用。
为应对一些商家利用短租“跑路”敛财,《条例》规定,经营者租赁他人场地或柜台的,应在合同中明示租赁期限,单用途预付卡设定的使用期限不得超出租赁期限。经营者因停业、注销等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应提前30日以各种方式使消费者知悉,并一次性按原渠道返还相应预付费用余额。
参考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法治网